这是Peron吐槽产品体验的帖子。
“用户体验”这个词已经被说烂了。
从1950年代的贝尔实验室(Bell Labs)率先实践用户体验设计,到1990年代唐·诺曼(Don Norman)为他在苹果电脑(Apple Computer)的团队创造了“用户体验”一词,再到2025年的今天,用户体验行业全世界已然走过了70余年,在中国也有约20年的发展史。
即使如此,如今仍然有一些产品的体验在不断挑战用户的底线,今天Peron想聊一聊小红书B端商家产品的使用经历。
(邀请到益普索高级定性研究总监TerryYang来做深度对话,聊聊如何做好访谈和定性研究)
随着小红书月活用户见顶,核心人群的渗透率已经接近极限,已然进入存量用户精细化运营阶段。
但凡进入这个阶段的产品,都有且只有一个核心目标,那就是:收割和最大化变现,最大化提升(榨取)平台用户价值。
我们能看到,包括小红书在内的很多平台商业化进程在加速。
小红书的流量分配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,谁能帮平台赚钱,谁就能拿到更多更好的流量,通过付费流量和电商直播的交易,能最快给平台带来收入,这势必压缩免费自然流量的比例。
正是基于这个逻辑,2024年我决定把自己在小红书的个人号(素人/普通账号)升级为企业专业号(企业蓝V),因为只有企业专业号才支持广告营销内容投放,而且能正规做客资的收集(个人号私域导流被严令禁止,容易被封号;专业号投流每月达到一定门槛会开放这个限制,属于潜规则了)。
为了讲完这个故事,我们需要了解小红书账号,一共分为三种,个人号(素人/普通账号)、个人专业号(达人账号)、企业专业号(企业蓝V)。
各自区别及所需资质如下:
为了升级企业专业号,一共有5个步骤,分别是基础信息填写、主体信息、对公认证、认证资质、运营人信息。
这里面主要说下认证资质,由于我想做知识付费的业务,所以资质这里我一开始选择了教育培训-在线教育,紧接着经营范围这里弹出了“自营业务”、“平台业务”,我脑袋里一个大大的问号:什么是自营业务、什么是平台业务?
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一个解释,于是我两个都选了下,发现要提交的资质材料不同:如果选择自营业务,就需要提交《办学许可证》、《ICP备案截图》;如果选择平台业务,要提交《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》。
行吧,暂时没有这些证,于是只能根据我公司的主体选择了商业服务-咨询公司这一类,结果经营范围出现:“涉及关联关系证明、承诺函、授权文件”和“其他”,两个选项,更懵了,只能硬着头皮选了第一个。
接下来问题来了:完成这一系列程序后,小红书团队会有专人审核,如果审核不通过600元的认证费是不退的。
过了不到一天,我收到小红书这边的电话和邮件,告诉我申请提交的小红书账号“Peron用户研究”(为了做IP,全网同名)名称不符合标准,需要修改。
为了不浪费600元认证费,只得改成“Peron佩龙市场用户研究说”,又臭又长,而且还得提交一个申请公函,我心里已经开始骂娘了:就你事多。
接着,认证完成后,我发现账号下的简介信息也修改不了,修改后根本无法生效。
同样是升级蓝V认证,同样的公司主体,我的视频号为什么可以使用“Peron用户研究”这个名称?我的视频号为什么支持修改简介信息?
小红书商业化产品团队,你回答我!
升级专业号,不就是为了投流和客资收集吗?
好家伙,自从蓝V认证后,笔记的自然流量大幅下降,之前每个笔记平均能有上千个小眼睛,开通后平均只有500上下了,那我投流的意义在哪里?
投流不就是为了有更多曝光吗?合计自然流量+付费投流都比不上之前的自然流呗?
小红书商业化产品团队,你回答我!
最让人生气的是,我很多笔记不让投放,说我没有资质,我的老天爷,我很多笔记就是纯干货知识分享,想通过投流来加热笔记,没有营销广告内容,这也不行吗?
给钱都不要吗?小红书?
还有就是,就算通过了审核可以投放,有一些旨在做精准客资收集的笔记,根本跑不出去,就是说钱根本花不出去。
这是因为小红书的付费投流是按照点击来结算的,当它判断这个笔记点击率不高,出价不高,就会把广告位优先给点击率高的、出价高的。
我这里很想上截图的,只可惜过于生气,我之前把投放的数据记录都删除了,充值账户也清零了,充了20000元,因为各种限制只投出2000元且颗粒无收。
无数次,我想开通小红书店铺卖一点知识付费产品(课程)。
然而对不起,你开通不了。
因为你这个公司没有教育培训的资质,就算让你开了,后面也无法上架产品,就算上架了也动辄就给你下架了。
你可能会说,哎呀,这证明小红书平台很严。
那为什么,我看到很多个人号(素人/普通账号),店铺里9.9元、39元的虚拟资料、课程卖得飞起?
那为什么,我看到其他同样是咨询公司的资质,开通了店铺在卖课程?
小红书团队,你回答我!
再看我注册的腾讯的视频号,同样的主体和认证资质,为什么能够开店而且可以挂课程售卖?
小红书团队,你回答我!
为了在几个平台都开店卖一些知识付费产品,我专门花钱请了一个团队来做这件事,抖音的学浪是最先开通店铺的,其次是微信的视频号,小红书到最后都没有开通成功。
我的小红书专业号马上到期了,到时回归个人号(素人/普通账号),再也没那么多限制,也不用再交600元/年的认证费了。
我原本想提前取消蓝V认证,小红书告诉我要把广告投放账户余额清零(之前退款没退干净,还剩了0.76元),奇葩的是你很难找到退款的入口(需要跟客服对话才能找到),然后退款又是提交一大堆材料(如充值的银行流水回单),还要等待人工审核。
我的老天爷,你自动退回原来的账户不行吗?非得重新填写一堆银行账号信息吗?非得提交充值的银行流水回单吗?
一直以来,腾讯被人诟病抄袭、缺乏创新,但从没有人吐槽腾讯的产品体验。
正是顶级的产品体验,让腾讯在社交、游戏等多个领域以后来者之姿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,成为行业的规则制定者。
但即使如此,腾讯仍然放低姿态尊重每一位用户,把用户放在第一位,做出的每一款产品都简单易用、好用、爱用,真正做到了用户平权,这正是用户体验的真谛。
从这个角度,腾讯仍然被低估了。
反观某些平台,处处为难用户,处处给用户找不痛快,处处给用户设限,“每一个平台有每一个平台的规则”,这背后代表的何尝不是一种傲慢?对用户需求的蔑视?
小红书的商业化做不起来是有原因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