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铁一直秉持「推动城市前行」的使命,提供安全、可靠、可负担及便利的绿色铁路运输服务。香港地铁与其独特的经营与发展模式,一直保持高质量发展,并始终具备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力。其(半)年度报告,一直都是行业判断未来发展的方向标。多年来,香港地铁以其持续,且卓越的求进,推动香港发展有目共睹。港铁2024年中期与2023年中期同比增长了6.2%,这种财务指标,让同行感受到了差距与压力。而国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业主们,面临的则是如何自我突破:调整、转型、积极探索寻求财务可持续。
这种巨大反差,让行业内的管理者们再一次思考那个本质的问题:香港地铁发展模式是否值得国内其他地铁借鉴?真正的答案肯定只有一个:“城市是皮,交通是毛”。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本质就是这个城市所在发展阶段的特征,如何交通融合,都不可能跨越康波周期。城市高速发展可以推动交通需求增大;优质的交通,也不仅仅只是运输服务,而是确保城市发展更有活力的关键所在。只有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,让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内外者拥有幸福感,获得成就感。
是否通过港铁案例,结合自身发展情况,进行深度思考,这点非常重要。虽然港铁有其特殊性,在国内不能被简单复制,但这并不意味着港铁的内外部沟通、管理及关系处理的措施不可以被借鉴。展望未来,如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,这个命题还会被持续提出。这也是所有城市轨道交通人的历史使命。(注:所有资料来自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与香港地铁)
香港地铁于2024年8月15日公布了二零二四年中期业绩 。基本业务利润约58亿港币。99.9%的服务水平,依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客量、车站商务机投资物业租金按年增长,以及多项物业于上半年入账(其中每股股息为0.42港元)。期内,利用物业部分收益资金投入铁路和社区建设。
港铁认为:继去年初全面放开后,经济逐渐恢复,但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不确定波动下,仍未明朗,虽然今年上半年本地总客量超过9亿5千万人次,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。还需要着力于创新,实现卓越高效运营。其『智慧铁路』科研成果获得国际肯定;车站试行智能客务模式;妥善利用非行车“黄金两小时”进行资产更新、维修及新铁路工程。其中为了提供更多元化的电子支付,斥资13亿港元升级自动收费系统(AFC)。在屯马线和港岛线与阿里巴巴合作,打造云端人工智能平台“智慧列车规划”。
未来港铁(10年还将陆续投入数千亿港元,用于资产更新工作)还会继续审慎理财,致力控制成本的同时,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。
2024 年上半年经常性业务收入占年度计划66.3%,这包括港车业务、车站商务、物业租赁及管理及大达通、顾问和项目等相关业务。而经常性业务利润则占年度计划82.9%。相比而言,香港地区高于香港以外地区,其中客运服务收入与物业租赁及管理业务幅度最大。
在过去的一年半中,香港本地铁路服务及过境服务的乘客量缓步回升,并对车站零售及免税店业务带来正面连带反应。而过境及海外旅游的增长还有待观察。车站商务、物业租赁及广告业务上的收入,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取决于宏观经济因素与消费趋势。
总权益略有增加,浮动权益比率从2023年中期的26.5上升至27.5,标普评级为AA+。资产方面在建工程及现金(含银行结余及存款)占比较高;负债中贷款及其他债务总额占比较高。根据 香港居民负担能力上限评估, 香港地铁3月宣布:2024~2025年度整体票价的调整幅度为+3.09%。这将从源头上确保未来的运营、维修及客户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香港地铁中的香港地区经常性业务包括:车务营运、车站商务、租赁及管理业务及其他业务。其中车务运营是含铁路系统、轻轨及巴士。车站商务涵盖:车站广告、零售铺位以及车位租赁、铁路及其他物业内提供的电信、频谱及数据中心服务以及其他商务活动。物业租赁及管理业务是指在香港出租零售铺位、写字楼及车位,及其物业管理服务。物业发展是指香港铁路系统附近的物业发展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