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小米不是在造车,而是在经营用户体验。”
文 | 星辰 路途
编 | kk
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爆火全网,订单于近日突破10万辆。
仅1款车型,从3月28正式开售到今天不止两月就卖出10万辆,这意味着什么?
根据易车网2023年对国内新能源车1-12月份全年销量统计,排名第10的零跑汽车全年销量约14.4w,排名第九的蔚来汽车,去年销量16w辆。
按此销量预测,小米或将于上市首年跻身中国新能源厂商前十。
抛开雷军的必杀技不说,小米还做对了什么?是否有值得其他车企可复制、可借鉴的路径?虽一本书可能都厘不完,但站在体验管理的角度,小米到底做对了什么?
随手一个小调研:
据用户评价,小米SU7在动力、操控、智能驾驶辅助上表现出众。
部分网友表示"操控出色"、"驾驶体验良好"、"动力十足"。而这,得益于小米在产品研发之初就广泛听取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动力性、操控性的期望,并通过持续优化迭代,研发出了全新的智能纯电驾驶系统。
"开着哨兵模式一晚上续航少大概5公里,稍微费电。"一些用户对车载智能系统的电耗较高提出了疑虑。不过总体上,大多数车主对SU7的智能驾驶体验给予了高度评价,如"NOA表现高于预期,优于特斯拉EAP"。
通过对用户反馈的持续收集和分析,小米汽车将进一步优化智能系统的算法,在保证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表现的同时,降低能耗水平,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智能驾驶体验。
44%的产品失败是由于产品设计中没有真正贴近用户需求造成的。
小米SU7如此受欢迎,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司对用户体验管理的高度重视。麦肯锡曾说过:"优秀的用户体验不只是一个新产品发布时的补充内容,而是一个持续的业务和文化转型。"
小米汽车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投入了大量的调研成本,通过实地考察、座谈会、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用户反馈,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产品功能、体验进行针对性优化。
"车机智能加配件生态属于小米强项了,配件目前买了不少。"用户对车机智能系统及配件生态的一致好评,正是对小米用户体验管理理念的最好印证。
用户体验管理贯穿整个业务流程,不应止步于产品研发阶段。小米正在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用户体验闭环管理机制,持续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,优化服务流程,为消费者带来极致的全流程体验。
一句"颜值没得说,自带显眼包",高度概括了SU7优秀的内外设计。
该款车的造型设计源自国际知名设计师之手,获得一致好评。"外观时尚"、"外观好看"这些正面评价在用户反馈中屡见不鲜。
"内饰好看"、"后排空间大"、"整体空间出色",车内空间布局和用料同样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可。小米在研发之初就通过大量的调研了解用户对车内空间、舒适性的需求,采取了从用户出发的"以人为本"设计理念。
"音响品质好",作为一款智能汽车,SU7在影音系统上也有不俗的表现。音响专业调校,带来身临其境的音频享受,为用户的出行增添乐趣。
这些细节的注重,充分体现了小米对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,以精益求精的工艺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。
有数据显示,95%的汽车购买决策发生在网上。
小米意识到数字化趋势下的用户体验革新,在购车、用车全流程进行了数字化转型。作为科技公司,小米在数字化建设上拥有先发优势。
智能化、网联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,而小米在这方面有着自身的技术积累。"车机操作流畅"获得了不少好评,高效智能的车载系统为新一代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。
"在高速服务区找了个480kw桩头,最高超过300kw,二十分钟从20%到80%。"充电体验的改善同样是小米专注的重点。
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用户的充电需求进行分析,优化桩点布局,缩短充电时间,从根本上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。
小米SU7所取得的成功,正是其将用户体验管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缩影。
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汲取用户需求,融入创新的智能驾驶体验;从内在到外在,以精益求精的工艺展现出品质卓越的产品力;借助数字化转型为用户提供无缝衔接的全流程体验。
当然,在用户评价中,我们也看到SU7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,比如部分消费者对智能系统的电耗提出疑虑、对服务态度有所不满等。我们也相信,只要小米汽车坚持以用户为中心,持续优化用户体验闭环管理,必将能够不断提升产品、服务的质量,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驾乘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