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课程活动导航作者申请报告
CxHub客户体验社区-用户研究、体验爱好者学习交流社区,专注客户体验(CX)研究。
社交媒体
官方合作伙伴
联系我们
联系邮箱:longguofu1024@gmail.com
公司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华联城市全景 G 座1117
网站首页友情链接关于我们商务合作隐私政策
© 2025 CxHub | 粤ICP备18009813号-6
社区课程活动导航作者申请报告

AI 时代下设计师向左还是向右?

在AI迅猛发展的今天,我们或许都能隐隐察觉到,设计行业正在发生一些深层次的变化。它不仅仅是工具的更新迭代,更像是一次结构性的洗牌。有人开始靠AI接单,有人却愈发觉得迷茫;有的公司招聘更谨慎了,有的品牌则在设计投入上反而加码了。那么问题来了,AI到底会把设计行业推向什么方向?它真的会像大家说的那样“取代设计师”吗?又或者,它其实正在悄悄加速整个行业的分化?

今天,我们就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,来聊聊这个趋势背后的逻辑变化,试图看清楚这场变化中的关键变量,以及,我们每一个设计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。

01 80/20视角下的市场结构

我们习惯用“二八法则”来看待很多行业的格局:20%的资源集中在少数头部,80%的资源则分布在大量的中小型玩家中。设计行业也不例外。

头部企业的优势是什么?

一是有资源,二是有明确的品牌战略目标,对设计的需求更复杂,也更注重原创性和策略性。通过“资源+战略”双重驱动。他们拥有专业的品牌团队,对设计的认知足够深刻,有长期视角,也有预算。他们希望设计不仅好看,还能真正服务于品牌增长,形成系统化的体验策略。简单来说,他们不只是要一个“好看”的设计,而是要一个能打动人、能讲好品牌故事、能带来长期价值的设计。

而长尾企业呢?更多是功能性需求:做一张海报、一个产品包装、一个PPT、一个官网页面。他们关注的是“有没有”、“做不做得快”、“成本能不能压下来”。设计对于他们来说,不是“加分项”,而是“刚需项”——能用、能上线、别出错就行。

这也就导致两类企业对设计的要求,天然地分化开了:一个追求“创新、差异化、品牌体验”,一个追求“性价比、可交付、快上线”。而AI的进入,恰恰放大了这个分化。

因此,随着AI这一变量的出现和影响力的发展,将进一步打破原本脆弱的市场平衡结构。它会迅速提升标准化设计的效率与质量,使得80%的长尾企业能够以极低成本获得“看得过去”的设计成果,降低了对人工设计的依赖;同时,20%的头部企业则在品牌竞争和用户体验的驱动下,不断拉高创意标准,对原创性和策略型设计的需求持续提升。AI在满足低阶需求的同时,也无形中抬高了高阶创意的门槛,推动设计行业走向“效率化满足”与“深度创意”两极分化的格局。

02 AI如何满足80%的市场需求?

要理解这一点,我们先来看长尾企业的几个特征:

1. 设计不是核心业务,需求方对设计的价值认知有限

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眼中,设计是“服务功能”的一环。它要么用来支撑产品售卖,要么跟着业务节奏快速响应。设计的角色,是“解决问题”,而不是“创造价值”。

所以,当AI工具能提供足够“合格”的方案时,这些企业其实并不太在意它是否有灵魂。他们更关心的是:是不是够快?是不是够便宜?能不能不求人?

2. 预算有限,设计投入趋向廉价化

这类企业往往没有设计团队,甚至连一个专职设计师都没有。他们靠的是外包、兼职、模版下载,或直接交给身边“会点设计”的同事处理。在这种背景下,对AI的接受度天然更高。

AI工具一旦能“跑得通”,它就比人更便宜、更稳定、更高效。

3. AI正在把平均水平“拉高”到70分上下

现在的AI工具,已经可以很轻松地产出一张中规中矩的电商海报、品牌KV草图或UI界面设计。虽然它还不能直接替代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师,但在许多常规任务上,AI已经足够“堪用”。(这里可以看看我们之前分析的AI运营设计效果《可落地的AI设计,越来越近了~》)

即梦3.0 AI设计运营图

我们甚至可以说:AI的能力,正在把市场上的设计“底线”,从原来的50分,提升到70分。

这对大部分长尾企业来说已经足够了。他们原本也不指望做到90分。进一步往上做,需要更多的策略能力、审美判断、商业思维……那是设计师们才能完成的事。但长尾企业通常不会为此多掏预算。

而对AI来说,跑一次是0元,跑100次、1000次,依旧是0元。它可以无限试错,不知疲倦地优化出一个“还不错”的版本。

03 20%的头部企业,对追求创意是永无止境的

如果说长尾市场在向“标准化”靠拢,那么头部企业的设计需求,则正在变得更加复杂、更加“非标准”。

这部分市场,对设计的期望从来都不是“好看就行”。他们关注的,是品牌气质的塑造,是用户体验的优化,是跨部门协作的整合能力,是如何通过设计,成为市场中的“第一印象”。

而在AI的加持下,这些需求,AI反而会进一步“卷”高他们的设计门槛。

为什么?

1. AI提升了平均水平,也就拉高了“起跑线”

AI让大家都能“做得还不错”之后,真正的差异化就只能靠“做得更出色”。这意味着,头部企业对创意的期待会不断上升,对设计师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。

2. 头部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激烈

他们要做品牌升级、要抢占用户心智,要长期经营用户关系——这些都不是“一个好看的图”能解决的。他们需要更强的创意策略、更有深度的用户洞察、更有前瞻性的体验设计。创新是竞争的需求,更是品牌不断进化的底色。

3. 设计师之间的内卷也在加剧

一方面,新生代设计师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,另一方面,老一代设计师还没走。加上AI工具的赋能,整个行业的门槛仿佛被“拉低”,但实际上真正有竞争力的设计师反而越来越稀缺。

说到底,创意水准的拉高,并不是AI替代不了人,而是AI让“谁更有价值”这件事变得更清晰了。

04 那设计师该怎么办?

聊到这里,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看到,AI技术并不是一阵风,它更像是一股无声却强力的暗流,正悄悄改变着设计行业的底层结构。对于我们每一位设计师来说,这个变化并不是遥远的未来,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现实。

那么,在这样一个被加速撕裂的行业里,我们该怎么选?有没有可能不被裹挟,而是主动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?

其实,从现实出发,我认为大致有三种路径,每一种都没有对错,只是适不适合自己的问题。

第一种:向上突围,成为那20%的创造力核心圈层

如果你本身对创意有热情,对挑战有兴趣,又愿意在某一个领域深耕下去,那就不妨把目标定在那20%的头部市场里。这个圈层对创意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,对综合能力的挑战也越来越大,但一旦进入,它的天花板也足够高。

你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理解力、策略能力、表达能力,同时学会和AI协作,把它当作提升效率和探索边界的工具,而不是一个竞争对手。

但这条路注定不容易,它意味着长期积累、不断学习,还要面对持续的行业竞争。但正因为难,它才是少数人能站稳的地方。

第二种:主动转型,开启新的职业探索

如果你发现自己对设计的追求并没有那么强烈,或者不愿意投入那么高强度的精力和情绪在这个领域里,那也不妨停下来,重新看看周围还有哪些机会。

AI时代其实打开了很多新可能,比如自媒体博主、转型规划师、理财规划师、健康营养师、在线教育、心理咨询师等方向,都有不少设计师成功转型的例子。设计思维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能力,只要你懂如何洞察人、理解问题、提出方案,这些能力在别的行业也一样适用。

所以,转型不是逃避,而是主动选择一种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节奏和成长路径。有时候放弃一种可能,才是打开另一种可能的开始。

第三种:接受现实,通过设计工作维持生计

还有一种选择,就是如果暂时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向,也不确定是否能转型,那也可以坦然地选择留在设计这个岗位上,把它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。

但要做好心理准备:未来这个位置的收入可能会越来越低,因为AI能做的越来越多,而雇主的付费意愿会越来越小。就像前面讲的,AI可以24小时不眠不休地工作,理解需求、快速试错、快速出图……这些能力对普通设计师是全方位碾压。

这时候,比拼的不再是你掌握了多少工具技能,而是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工作效率配得上AI带来的降本诉求,能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仍然交付出看得过去的方案。

这条路听上去残酷,但对很多人来说,是眼下最现实、最务实的方式。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追求高飞,有时候稳定生活、本分过日子,也是很值得尊重的选择。

所以,是选择向上突围、主动转型,还是接受现实,关键在于你对“设计”这件事的认知和期待。时代不会等人,但它从来也不缺机会,关键是你怎么做选择。

最后

所以说,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,最重要的其实还是: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?设计只是职业,不是全部人生。AI会不断进化,行业会不断变化,但真正让你不被裹挟的,是你对自己的认知足够清晰。

如果你现在正处在迷茫期,不妨花一点时间去探索那些真正重要的底层问题。比如:设计的本质是什么?什么才是你愿意花时间深耕的方向?你的价值在哪?你对职业的期待到底是什么?

AI 时代
设计师
职业发展
版权声明:本文为 CxHub 作者【 邓钧-LINKUX 】的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作者。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CxHub客户体验社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复制文本链接
邓钧-LINKUX
22文章
14读者
14年产品和服务体验设计经验。致力于数字消费、金融、智能、车联网等领域服务,擅长数字化产品定位分析、产品策略、产品规划和创新设计。
全部评论
热门
最新
请先登录后评价
关注作者,不错过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