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课程活动导航作者申请报告
CxHub客户体验社区-用户研究、体验爱好者学习交流社区,专注客户体验(CX)研究。
社交媒体
官方合作伙伴
联系我们
联系邮箱:longguofu1024@gmail.com
公司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华联城市全景 G 座1117
网站首页友情链接关于我们商务合作隐私政策
© 2025 CxHub | 粤ICP备18009813号-6
社区课程活动导航作者申请报告

联合分析法综述

一句话总结:联合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用户偏好的方法,旨在通过模拟用户在真实场景中面对多种选择时的决策过程,计算出用户对各属性的偏好权重。

起源演进

联合分析法(conjoint analysis)的历史可以追溯到 20世纪60年代。

① 1964,Luce 和 Tukey 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方法,主要应用于数学心理学。他们提出,消费者对产品的总体偏好可以分解为各特征的贡献效用,这一理论成为联合分析的核心基础。

② 1970s,Paul Green 将联合分析引入市场研究领域,并首次使用全析取设计(Full-Profile Design)进行消费者选择研究。

③ 1980s:计算机技术使联合分析的复杂计算得以实现,统计软件如 SAS 和 SPSS 开始支持此类分析。

④ 1990s:引入了自适应联合分析(ACA),允许根据用户反馈动态调整选项设计。

⑤ 2000s:层次贝叶斯模型(HB Conjoint)及离散选择实验(DCE)等方法不断优化联合分析的精准性与应用场景。

在联合分析法问世之前,市场研究多依赖直接问卷(如“你最看重产品的哪个特征?”)。这种方法简单,但容易导致以下问题:

① 消费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真实偏好。

② 单独问每个特征忽略了多特征共同作用下的影响。

定义概念

简单来说,联合分析法帮助我们回答这样的问题:在面对一个有多种特性(如价格、质量、品牌等)组合的选择时,消费者如何作出决策?他们更看重哪些特性?每个特性的重要性又是怎样的?

(图片来源网络)

回过头来看,见文拆字,“联合” (Conjoint) 指的是“组合”或“联合体”。在联合分析中,产品并不是单独考虑的,而是通过“联合”多个属性(比如颜色、尺寸、品牌等)形成一个“产品组合”。

通俗解释

假设你在挑选一款智能手机,你会考虑价格、品牌、屏幕大小、续航能力等多个因素。

联合分析法就是通过设计一个模拟场景,呈现若干包含这些属性的虚拟产品组合,观察你最终的选择,从而推测哪些属性对你的决策影响最大。

联合分析法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选择行为的间接测量方法,更真实地模拟消费者在复杂情境中的决策过程。

使用条件

①产品或服务需具备多维属性,且每个属性的取值离散化(如颜色、功能、价格等)。

②用户群体需对这些属性有明确感知和偏好差异。

③研究目标在于揭示用户选择偏好,而非验证因果关系。

局限性

①属性设计不合理:属性选择不合理或过多,会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。

②低估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:消费者的选择并不仅仅是对属性水平的简单加权,可能受到心理/社会因素的影响。

它无法捕捉用户的情感波动,也难以解析选择之外的深层动机。

(图片来源网络)

分类及适用场景

先用一个图作整体的展示,详细不做展开,下一章再续:

联合分析法
用户研究
模拟用户
版权声明:本文为 CxHub 作者【 谭炜锋 】的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作者。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CxHub客户体验社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复制文本链接
谭炜锋
49文章
23读者
数据分析驱动用户研究
全部评论
热门
最新
请先登录后评价
关注作者,不错过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