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铁一直秉持「推动城市前行」的使命,提供安全、可靠、可负担及便利的绿色铁路运输服务。香港地铁与其独特的经营与发展模式,一直保持高质量发展,并始终具备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力。其(半)年度报告,一直都是行业判断未来发展的方向标。多年来,香港地铁以其持续,且卓越的求进,推动香港发展有目共睹。港铁2024年中期与2023年中期同比增长了6.2%,这种财务指标,让同行感受到了差距与压力。而国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业主们,面临的则是如何自我突破:调整、转型、积极探索寻求财务可持续。
这种巨大反差,让行业内的管理者们再一次思考那个本质的问题:香港地铁发展模式是否值得国内其他地铁借鉴?真正的答案肯定只有一个:“城市是皮,交通是毛”。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本质就是这个城市所在发展阶段的特征,如何交通融合,都不可能跨越康波周期。城市高速发展可以推动交通需求增大;优质的交通,也不仅仅只是运输服务,而是确保城市发展更有活力的关键所在。只有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,让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内外者拥有幸福感,获得成就感。
是否通过港铁案例,结合自身发展情况,进行深度思考,这点非常重要。虽然港铁有其特殊性,在国内不能被简单复制,但这并不意味着港铁的内外部沟通、管理及关系处理的措施不可以被借鉴。展望未来,如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,这个命题还会被持续提出。这也是所有城市轨道交通人的历史使命。(注:所有资料来自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与香港地铁)
2024年1至5月份同比2023年1至5月份总体港铁占有率略有上升,巴士与小巴份额略有下降 。其中过海服务有所上升,而过过境服务及高速铁路与机场快线则表现为下降。 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有1615万人次内地旅客访港,较2023年同期多六成;非内地旅客500万人次,增长八成。
在客流特征上则体现为周日平均乘客量上升3.3%至558万人次。
票务总体收入则增加了19.2%。其中受过境乘客量持续回升与票价的调整,过境服务的增长幅度列举第一。受经营性支出与每年非定额付款的增加(基于“载-向未来”专题的改善运营、维修、乘客服务及可持续发展),总体呈现出增长抵消的情况。
随着客流的回升,关联业务的总体情况也呈现出好转,这包括车站零售租金收入、车站广告的利用率的持续提升。但经营性压力依据存在,这主要表现为车站商店平均出租率为98.4%,车站商店新订租金下跌4.8%。
同时,通过推行“港铁车站商店印花赏”专项计划、派发电子现金券等措施提升商店的销售额。推出“零售数码租务”,让潜在租户透过线上虚拟现实导览商店及其周边环境。虽然部分非定额有所上升,抵消了相应的收入,但通过生态联动,让车站运营与车站商务两个形成有机的一体。利用车站广告与联合促销活动来提高乘(顾)客对新商品品牌的认识,也夯实了香港地铁发展模式( 与之相对应需反思:是否应该将运营与资源开发进行割裂。如果没有得到有机整合,估计也很能形成相互促进,相互发展的良性生态)。
(未完待续....)
其他人正在看